中国养老金有重大隐患,露在何方?!(转
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 .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缓解压力。(凤凰网)笔者不知道,2013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8 .3万亿元的数据是如何得出来的,但是,这一“养老金缺口”与人社部先前通过媒体向国人公开的2010年,养老金缺口达1.76万亿元的数据相差太大,无法让人接受。笔者不禁要问,中国银行造假养老金缺口,究竟图啥?
关注延迟退休的人都知道,在先前的报道《人社部官员称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现在只是时间问题》一文中,养老金缺口的描述是这样的: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底,养老金个人账户本应有资产19596亿元人民币,实际上却只有2039亿元,缺口达1.76万亿元。早前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说,按照现有制度模式,在未来60年,我国养老金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万多亿元。
又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目前结余1.9万亿元,所以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未来全国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做到长期收支平衡。
而2011年,我国的财政收入是103740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换句话说,这样的财政收入,与18 .3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相比,更是无法理解。况且,我国去年的财政支出是108930亿元,还处于赤字状态。又拿什么来填补18 .3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呢?很显然,与国力极不相称的18 .3万亿元的养老金缺口就是假的。
或许有人会问,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中银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复旦大学研究团体为何要造假养老金缺口数据呢?而银行又不是人社部,造假养老金数据有啥可图的呢?实际上这里面有重大隐情。也就是说,银行也非常希望“延迟退休年龄”,在这个问题上与人社部是不谋而合的。归纳起来有两个原因:
一是为银行海外投资的损失换取时间。众所周知,早在2007年,中国银行监管机构就已允许国内银行前往海外股市投资。据资料载,2007年时,中国就有15家商业银行获准成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这个项目的资金总额为134亿美元。然而,金融风暴后,世界股市风光不再,这也告诉人们,中国银行投向海外股市的资金也是泡汤了的,损失巨大。而银行的钱,说到底又是老百姓的钱,包括养老金在内的国家统筹资金。不难想象,在这样的前提下,延迟退休就可以减轻银行偿还养老金的压力。所以,中国银行要大力吹风养老金的缺口,把缺口吹得大大的。然而,令银行和人社部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两家在没有“通气”,没有“统一口径”下,发布的养老金缺口数据,不但不能达到延迟退休的目的,反而让民众看清了他们的阴谋,成了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心了。
二是延迟退休是银行人员的最爱。大家知道,银行人员,无论是高管还是普通职员,都是高薪获得者。据资料载:民生银行2011年人均年薪最高,超过39万元,而从高管年薪看,深发展行长理查德·杰克逊以869万元的年薪暂居第一。年薪排名前20名的银行高管均来自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民生银行占据一半,其次是招行。年报显示,深发展董事长和行长去年薪酬分别高达745万和869万,高居行业第一。建行、农行等行长年薪均约百万。国有大行整体薪酬水平不如股份制银行。农行、中行、建行人均年薪均较2010年有所提升,其中收入最高的是建行,2011年人均薪酬为21.67万元,其次是中国银行为20.97万元,农行的薪酬增幅最迅猛,同比增长21.3%。试想,拿着如此高薪的银行人员,有谁不想延迟退休的呢?试问,如此银行,又怎不造出巨大的养老金缺口来力挺人社部的延迟退休改革呢?可以说,他们是同一船上的两个“贼”,是利益的共同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