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湖论坛—常州最大的百姓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6|回复: 6

[就爱纯净水] 手机强迫症,你中了几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5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手机强迫症百科
* o# f6 U! d, d  g) D在公共场合中,一个手机铃声响起,很多人拿出手机检查的样子似乎已经不是什么盛景,甚至没有铃声大家频繁从身体各个角落掏出形态各异的手机也是司空见惯。在心理学家看来,这是强迫症的又一种典型病例,我们也许可以把它叫做“手机强迫症”。
- ?4 n* I1 j2 O3 S& K' v4 y& e" s) `
. q2 ?) Y8 n/ U5 h5 X3 Q+ [
+ s  n# [$ J& \) O( E
离间了亲情、友情与爱情,智能手机绑架了谁?手机比爷爷还亲?
3 A& h# W- y7 e5 ]6 [         Y4 h  w/ S, C' O" z( T5 [8 Y) B
不知从何时起,在餐桌上、在地铁里、在开会时,甚至在被窝里、在上厕所时,掏出手机玩得不亦乐乎已成了许多人的“习惯动作”。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手机强迫症”——有关调查指出,每位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必须查看手机34次,频率高的达10分钟一次……  w6 e, g$ l# [( N" O/ S" `

- B# X* s1 x% d8 ^9 G, K特邀专家 金韵蓉7 t, y1 w9 w2 }7 ~7 Q5 o- E8 E
心理咨询师7 s6 D6 W8 @; l4 ~7 b, q
“症状”一:
$ ], s1 K) e! V( I# j/ y" b手机变身勾魂“小三”) Z) p( K% @6 ^, |. ?8 T$ r
4 g7 x5 V8 F4 y- e  x. B- F9 c* g
“患者”:苏小姐 26岁% q/ W; _$ c5 n9 a( Q" [
在某事业单位上班的苏小姐自称患有“手机强迫症”,她现在出门必须要带的“三件物”就是手机、钥匙和钱包,而且排在首位的一定是手机。如果哪天没带手机,就会像缺了点什么,心神不宁的。
' F! |9 S$ P0 v7 q 0 S8 X* _; [6 B; e- k
她告诉记者,自从两年前买了智能手机,便发觉自己就再也离不开它了。每隔几分钟就看看有没有短信、电话,或者刷刷微博、玩玩游戏什么的。有时候碰上手机没电或者停机,她甚至不能安心上班。有一次为了及时给手机充费,还特意向单位请假提早下班。
7 Z- J2 x) g1 V: H  }" E5 I 1 G* N) P+ |; B2 s
最要命的是,连和男朋友约会时,她都在犯“手机强迫症”。两个人吃饭、聊天的时候,她总会时不时盯着手机开始刷微博、发微信,搞得男朋友意见很大,忍无可忍时还发过火,两人已经因此发生了多次矛盾。
3 U. N( j" }( }  w. W& [
2 c9 y4 c+ O5 ?( g# L, R+ ]“我很久没有看电视、玩电脑了,约会时也离不开手机,我身边的朋友都戏称我现在是在跟手机谈恋爱。”她无奈地说。7 T- y9 @, X3 J) b

3 j: M1 W4 X. \5 r' F1 G专家分析:
' o9 ~$ V8 B- @, T/ A 6 u% n  f2 V+ A* f2 N2 ]
苏小姐的“手机强迫症”已经有点向中度和重度发展,必须及时控制。苏小姐这种情况,主要应采用心理疗法,首先解除紧张和焦虑,对自己的症状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一定要顺其自然,这是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
- S1 N6 h, E  {. E9 S0 P . P  P; ^6 R' a1 H( N2 N3 D7 u
强迫症状之所以出现,正是由于患者不允许这种症状出现,非要和它对抗,这反而是在提醒、强化自己产生强迫症状。此时你越是强烈地强迫自己“不强迫”,实际上就越是强迫自己去“强迫”。其次是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是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 _) ?7 @4 k* d) K
' j, Z- x+ P  X& {% P. R) x9 G) X
“症状”二:3 _1 v* U/ h9 a3 k/ ]" E3 |
手机拿下奔六老妈
! O/ h! F# N0 p# l“患者”:陈女士 58岁! Z0 f1 [$ m' }' G: i; @. @- Z
“手机强迫症”不仅骚扰着年轻一族,年长的一代也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忠实拥护者,并且开始出现“手机强迫症”的现象。% P' {: x( X" n1 r+ f# F

: G. T8 `) G& G' L58岁的陈女士有一个20多岁的女儿,她告诉记者,以前每次看到女儿手里攥着手机,连说话都不肯放下时都会忍不住骂她几句。那时她完全不能理解,一个小小的智能手机有什么值得那样着迷的。
) A* y, X8 `$ h1 `9 @5 s/ c  U
# J6 b. Y  l9 j6 |) n但去年年底,女儿给陈女士也买了个新款智能手机。几个月后,陈女士就彻底改变了对女儿玩手机的态度,因为她也迷上了玩智能手机。她说现在总算能跟女儿感同身受了,“要是一个上午没收到一条短信或者一通电话的话,就会怀疑手机是不是坏掉或者停机了。平时就算没事做,也会不时打开通讯录、短信和邮箱一一浏览。而且还开始玩微博和女儿进行互动。
  t% D; \0 ]) g- ~  _; h ' L# g9 h8 ~1 Z2 g& C; ]' m
专家分析:. K9 ~0 k9 s9 {- D) H" g' R# h

" t( l4 m/ P7 A2 {5 u陈女士的“手机强迫症”行为属于轻度到中度,并未太影响正常生活,但是一定要多多注意,防止发展成重症患者。纠正轻度“手机强迫症”最简单的方法是经常更换手机铃声,并采用相对舒缓和轻松的乐曲作为手机铃声。如果出现持续、严重的幻觉,或者长期的慢性躯体不适,可能就是从“强迫症状”发展为“强迫症”了。
1 |4 y& _) `8 P( C) B: H% D
2 o& I4 p' \0 ]  N0 y# Z4 {! B“症状”三:2 n7 B0 x6 v, i- D/ v
手机比爷爷还要亲
' {; |: e! }! e9 D* t+ N“患者”:张先生 30岁  y  z% N8 `9 U- I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最近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但是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让人感觉有些悲凉。
& H& B6 e# k4 N/ h/ R' c/ D/ W 3 ^8 Y% V0 _( u, X+ T
近日,和往常的周末一样,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老人平时比较孤独,所以周末聚餐的时候,老人总是想多跟晚辈聊聊天。但是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时,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都在捧着手机玩。有的在拍菜,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发短信。老人受到冷落后,伤心愤怒之下只好摔了筷子离席……这样的情景片段,堪称一部经典的反“手机依赖症”的宣传片。+ @3 e' R7 F: \+ u: F
: ]5 z' {. {/ Y- {  b3 Z
专家分析:
: h; V$ ^$ k4 u4 P6 J; u : w9 Y+ n5 V) k; N3 p' q% t; C  H2 ]8 G
张先生和其弟弟妹妹的“手机强迫症”行为其实并不算严重,属于轻度手机强迫症。有轻度手机强迫症症状的人,如果在个人场合,玩手机不影响别人,倒也无妨;若与别人聚会、聊天时,或者工作时也如此,那么就会造成不良后果。
' l9 Z( m: ~5 r' I
8 }, g  D% Y, p# T: [& y- z- f手机,本为让人们交流更方便,沟通更迅捷,结果反而给人们的交流制造了障碍和隔阂,使得亲情与友情更加疏离,让人变得更加“孤独”,实在不应该。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在和亲人相处或与别人交往时,将手机调成静音甚至关机,以面对面的交流,提高沟通效果,增进彼此情谊。
" r9 Y3 y. M1 d0 j# g+ a + o5 P4 m2 O1 e
“症状”四:
6 ?% H+ Q- _. h, M& Z手机成了他的“心病”
% e; n7 n9 R; @' z“患者”:周军 32岁
2 {; ?& o) h8 Y/ S& p( ^* w# R5 p9 C 周军是一名从事档案保管工作的普通职员,由于工作性质,周军每天必须与手机寸步不离,不能够漏接任何电话、漏回任何短信,工作时也需要格外小心谨慎,严防因为工作疏忽而泄露了保密资料。) N' r; }0 Y2 k' d/ J' O9 [

( g7 c4 M2 x: V0 Q5 U% u# \工作时间一长,周军逐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每有电话打来,不管是谁,只要铃声一响,他就担心有不好的或者严重的事情发生,导致一时半会儿都不能离开手机,生怕自己错过了任何电话和信息。有一次,他匆忙出差时不小心将手机忘记在家中,在惴惴不安地走了大半路程之后,他还是执意返回家中拿到手机,否则心情根本没办法平静下来。
  h+ ^/ M- J3 a 1 y! W( S5 Y0 K) x2 P
周军称,他的这一症状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手机带给他很多无形的强迫压力。* y, \9 ^' `0 m2 q9 [

# o/ S" ~, A  g$ t$ }2 j/ ?) @专家分析:
- }0 U/ D2 b) f1 @ 据医学上定义,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周军的行为已经是比较严重的手机强迫症行为,已经构成了病理性强迫症,建议提早就医治疗,以免对正常生活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 X2 g  H& e+ l1 j) g7 v  2 y& [( A4 B4 e( W0 m  m. {$ ^: l
专家观点
' z7 _/ B  d! J, z  r
; c. I) I: U$ T别让手机绑架你: n$ d' ]/ f+ j2 K4 S# u

% g" d4 E- @6 d. ?听到和自己手机相似的铃声就会情不自禁地检查手机,属于轻度手机强迫症,可以基本视为正常。( }6 i0 [7 _. s& k$ _
. M4 l$ ?7 j( R& y6 l
中度手机强迫症的典型反应是不停地重复着掏手机、放手机,听到一点声音比如闹钟、微波炉、洗衣机的铃声都会怀疑是自己的手机在响,为每一次未接电话而痛心疾首。5 _1 [5 Y8 p+ l% h, q' Q7 {

* z. j8 \0 ?/ h. C4 d" A/ i重症的手机强迫症就比较可怕了,往往伴随电话来临的幻听、幻想,穷于寻找下载各种与种与众不同的软件等,手机表面磨损度很高。
0 G0 w6 d: K0 q9 y& O, D$ i- V& z
. d- R( L( F( ~6 q+ ~" v6 o4 s德国前总统霍斯特?克勒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年轻人每天都要花好几小时发短信或是上网聊天,而没有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想这是有些可悲的。”9 h9 f" W9 U4 U- k! Z% W
# ]7 I% W1 U- k( g( j9 `0 K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用户通常是出于“潜意识”去查看手机,并不是刻意去从事这些行为。部分专家认为,过度查看手机容易让人们失去思考的动力,不再懂得运用休息时间,因为他们以为找到事情可以做了。若是症状严重时,应将手机放置在离自己远一点的地方,或者是就医治疗,以免罹患了“手机病”。  a6 g& E2 Z, H+ f0 ]

& K' ~4 ~) d! {1 I小测试:
6 z: H8 L) i0 j, n* b' ?
& [: v, `% Z+ T& b- ]- o没事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去翻弄手机。
& U4 Y' O; k% r, `: s一有空就会拿出手机看一下,即使只是单纯地打开屏幕锁或随意滑动触摸屏。
: b0 N6 l$ Z7 C9 a6 M, p6 _手机没带或者没电的时候就会坐立不安。  _6 d% P& C0 z& l, X  W+ w
下出租车时摸摸口袋,手机丢没?出家门后检查检查,手机带没?离开饭桌低头看看,手机落没?- M1 F# M$ S! z: s) m' E0 M
工作、聊天、玩耍间隙,不管手机响不响,都会时不时地看一眼,害怕有电话漏掉。
$ U( b0 y. O! r一段时间没电话进来,不由犯嘀咕:手机是不是又犯病啦?是不是没信号?是不是刚才会议放静音没转过来?最后一定会拿出手机证实一下。
+ F% c7 [  u4 g8 t- u5 Y! h# i草木皆兵,直把风声雨声车声马声当铃声。
$ ?1 m- x0 B9 V* g. Q偶尔手机没带在身边,便有些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 r% \, j- _3 G
半天没个电话,没个信息,就会怅然若失。( g# ?6 k8 W7 \( {! |; r* E8 l
; x" @8 }# v8 ]) @- r$ C/ _
如果以上问题你的答案超过3个都是“是”,那么你极有可能患上“手机强迫症”了。# F9 ^5 |* h, y/ [- s  b, z9 A
/ M# k7 o2 m3 u  u7 P2 \  }+ ^

1 Q, W5 Q' W7 O0 a. F亲们,手机有时候固然重要,不过不要被它束缚了你,要不,你会失去很多!
+ s- m$ `4 H' ]1 s
  x" t' r% Z1 C# T5 L! X( K, G  C
9 K% ?, ~% M0 J) i( p
发表于 2012-11-26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6_95:} {:6_95:} {:6_95:}
发表于 2012-11-26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中了N枪啊
发表于 2012-11-27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6_93:}{:6_93:}{:6_93:}每天都来看看常州有没有什么新的事情发生
发表于 2012-11-27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后浪推前浪,灌水英雄代代出。
发表于 2012-11-27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帖子够超灌么?够经典吗?{:4_205:} {:4_205:}
发表于 2012-11-27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大家看帖都不回帖呢{:4_190:}{:4_19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北京秋花无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常州站(QQ1415467672,1023578465)|西太湖论坛 ( 电话:18115021719 京icp备12035374号 经营性许可证:京icp证120520号 )

GMT+8, 2025-11-10 05:50 , Processed in 0.0635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