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湖论坛—常州最大的百姓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7|回复: 3

[城事动态] 成都百年古碉藏深山 9旬老人一生守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4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平原以西70多公里的邛崃市夹关镇,白沫江静静流淌。历史上,这里是茶马古道的重镇,也是连接雅安和邛崃的交通要道。明代天启年间,一支高姓家族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休养生息。时局动荡中,为了保护家人平安和财产安全,高家人又修建碉楼自保。1938年经历火灾之后重新修建。华西都市报/视觉中国
* @( m$ R9 l- L# q; h10月23日,邛崃市夹关镇熊营村,90岁的高泽民叼着长长的叶子烟在碉楼下休息,曾孙辈的晚辈来看望他。不止一次,高泽民总会在这样的烟雾缭绕中回想起过去,小时候他也是在这样趴在长辈身旁,听父辈和祖辈讲述高家的历史。# w8 [; r1 ]% w5 x" B9 l  ]
2 x/ ]0 c( `: X( K6 M
明末成化年间,朝廷派遣大将军高君赞入川驻防。高君赞自幼习武,是大明武进士,官至提督将军。高君赞在明朝弘治15年(约1502年)平定江南,授都指挥使司(地方最高军事机构)入川,后定居邛州高水井。后来朝廷动荡,高君赞遭诬陷,和他的五个儿子一起被杀于成都。孙辈们连夜外逃,四处分散。其中一支族人来到夹关镇熊营村,隐姓埋名休养生息,成为这里的开山鼻祖。
7 F) _: w- }8 h1 v1 m3 f* @
- z; _- B+ {, x# p4 r7 W. j1 ]: ?. w时光带走了战火硝烟,高君赞的后人在这里勤俭持家,家业兴旺。或许是为了恪守谨小慎微的家训,也可能是出于自保的现实考虑,1621年开始,高君赞第11代孙高一常开始着手修建碉楼,历时6年,到1626年才初具规模。据高泽民老人回忆,夹门关的土碉楼曾经很多,每个村都有,矮则三层,高则五层。如今却只有熊营村的高氏土碉保存下来。
, Y, P- d: n4 j2 x+ f) d, k. s& M! N2 ~" A# A( w1 B
时光荏苒,高氏家族的后代们各奔东西,只有高泽民老人还在这里居住。战火硝烟过后,碉楼成了高家长辈为子孙们讲学的地方。高家后代文武兼修,培养出了20多个大学生,有的在教育战线从事教育工作,有的出版了诗集。高氏碉楼已经是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a/ c5 `( P* i) I

" ~8 a& c( o. R5 V) a如今,在经历了汶川特大地震和芦山地震过后,碉楼有一些损害。高家后人也在加紧挖掘碉楼历史文化内涵,当地文物部门正着手修复方案,对碉楼进行保护。  d8 t3 I  M3 M

+ j6 R9 Y% l% v6 A6 s0 f/ w* z2 q/ c10月22日,四川省邛崃市夹关镇熊营村,高氏后人在古碉前。. d& I& ^# ~8 o) _+ m/ C
: \8 D& `# r! r

1 h/ O# c7 t8 ]5 z$ p3 D- w) W  Y' t; F+ L; O5 B3 V3 ?3 a
发表于 2016-11-14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个挺怀旧的人,希望能保留下来,平时可以修复一下,但不要失去了之前的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可以,开发去你n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4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昔日繁华景,如今已凋零。旧瓦遮残壁,沧桑满院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北京秋花无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常州站(QQ1415467672,1023578465)|西太湖论坛 ( 电话:18115021719 京icp备12035374号 经营性许可证:京icp证120520号 )

GMT+8, 2025-8-5 11:49 , Processed in 0.0551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