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20万早产儿出生,数量居全球第二位,早产已成为我国新生儿死亡及婴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副司长宋莉今日表示,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将持续增加,高龄孕产妇比例也明显增多,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早产儿出生。0 J5 t' O, _4 T$ J. ?- ^' E
, }6 D1 j9 X* ?( G, x9 l4 c
我国将迎新一轮生育高峰 早产儿数量将增加
# K, L* J' v5 F0 J+ q
( `, j4 q+ Z; O* H/ `8 y3 @胎龄不足37周出生的胎儿被称为早产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办事处驻华代表花楠表示,全球每年有1500万早产儿,占所有新生儿总数的1/10。2015年,早产在全球新生儿死亡原因排行榜中首次升至第一位。
; U+ Y4 i' ^2 Q9 ^5 h& x# S. m& X! [0 G6 p/ T
“研究表明,许多早产儿即使有幸生存下来,也将面临终身残疾以及生活质量不佳的困扰。”花楠认为,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放开,中国将迎来新一轮生育高峰,高龄孕产妇数量也越来越多,“虽然孕产妇年龄越大,心态会越成熟,但增加了早产的风险。”
1 c" w9 \7 l0 P5 @
3 V- O" \* }" I4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张拓红指出了同样的问题,“高龄孕产妇面临更高的患孕期糖尿病和高血压风险,以及多胎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的运用,都会导致早产,但都是可以避免的。”! i) Q s' O1 I* O
$ F! z9 N: {9 V0 X7 i0 _" m
宋莉表示,目前我国早产发生率约为7%。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将持续增加,高龄孕产妇比例也明显增多,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早产儿出生。
5 u- I- p. t" C5 P! x' w# u/ B6 O0 |) P' R: m
采取科学、可行、经济的措施 可挽救3/4早产儿生命
" W. }3 B+ j2 V: d: }
5 ^9 Y) t# P# g( m! O% S宋莉指出,对早产儿来说,早期保健和干预至关重要,恰当的保健措施可以挽救绝大多数早产儿,而许多保健措施是非常简便易行的,比如“袋鼠式护理法”(母亲抱住婴儿进行直接的皮肤接触),母乳喂养,新生儿复苏适宜技术等。
1 [. ~( V: P8 m
) I6 V9 x v4 L9 S. J2 _" l但专家指出,这些措施还没有被广泛应用,多数早产儿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 。“这些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可挽救3/4早产儿的生命,并降低高致残率,但大多数医院并没有采用。”花楠说。3 [8 }" M; b; I4 U9 C" Z
7 C# T$ W+ i$ I+ R' T
张拓红表示,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先后公布了早产儿照顾指南和孕妇产前指南,“这些措施以科学为基础,不但有效,而且成本低廉,切实可行,容易学会。但全社会对早产儿的知识了解还远远不够,不仅早产儿父母不了解,甚至边远地区的医务人员也不知道怎么做。而且有些传统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5 R. v$ K8 i" |9 }
4 d3 ]2 t- U4 e& g
张拓红指出,中国还应设法缩小地区间的差异。“新生儿死亡和婴儿死亡都存在严重地区差异,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统计,胎龄在28周以内出生的早产儿在不发达地区的死亡率是发达地区的9倍,这些早产儿发达地区绝大多数都能活下来。”她说。+ c& ]7 V3 J/ M7 f& T# W2 v1 M
: z5 q5 o' h2 R* Y+ u6 |6 Q
宋莉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启动新生儿安全项目,推广早产儿护理适宜技术。同时,制定《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提高早产儿保健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早产儿死亡和残疾,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9 |4 n3 X" i3 o' J- H/ X t, f
/ e+ `0 j* M: q9 Q% y*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