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建东于1963年出生于南通如皋,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教授,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 U5 l+ I3 {% t# M) r- Y& u: G, \: f7 e' _
鞠建东15岁考入南京大学数学系,22岁考入清华攻读经济学硕士,27岁赴美留学直至成为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终身教授。
# B: ?9 ~: Z5 j- m0 K4 C) h
' P1 z( i9 ?0 @# _; k! \鞠建东在美国学习工作了25年,却一直没有加入美国国籍。他经常说:总有一天,我还是要回国,要为国家做事。2014年,鞠建东辞去美国的终身教职同时回国,担任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 z. r' V, Q+ M& _+ ^' a k! S% G% ]! t. T0 f# ?1 C
鞠建东创造性地将宏观国际经济学中的动态跨期模型和微观国际经济学中的结构分析模型相结合,建立动态结构分析方法,并将之应用到国际收支理论(与哥伦比亚大学魏尚进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施康教授等合作),提出新兴国家(比如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经济结构差别的均衡现象;将之应用到产业动态结构理论(与世界银行林毅夫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王勇教授等合作),提出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动态模型。6 \! k( p) k" |' S. s5 y; ^
- b$ K( T/ X$ ~% }" e5 g( H- \3 _
此外,鞠建东提出通过贸易改革提高社会福利的充分必要条件(和宾州大学Krishna教授合作)。在各国通用的Feenstra教授所著的国际贸易研究生教材中,这个条件被称之为“Ju-Krishna定理”。
7 {# X' a. V8 ?3 d; A% D0 n3 j# v3 {# ~
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是拿到诺贝尔奖第一步。据知情人士透露,每年有大约1000至2000名左右的全球知名人士有提名权,在12月份开始进行提名,提名鞠建东的为香港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谢丹阳教授。
5 \" z. ~0 w+ a' {
% C& U$ v) Q3 m- e交汇点记者从如皋市委宣传部获悉,鞠建东本人非常低调,起初是在如皋老家的亲友群内发布了相关信息。“提名诺奖在如皋本地是一件大事,目前还没有如皋人获得过提名。”一位如皋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皋本地百姓获悉以后,一传十,十传百,将这个消息传播开来,如皋当地也和鞠建东本人进行了沟通联系,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
& D$ a9 g9 l7 D
# r5 W' i+ f l* [$ o& Q1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