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大郡村树林底自然村有一株370多岁的老红豆杉,和它同辈的动物植物,大多都已成为石油、煤炭,而它却依然挺拔苍翠。# m2 V/ L8 V5 }6 X/ g8 k$ F
$ @) R# E! ^4 q6 Q! i
这株红豆杉背后,是村民金土根家族16代人的辛勤付出。不过,树木并非无情物,如今这棵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粗壮大树,繁育出了几十万株红豆杉苗,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2 T" o L+ B+ h8 a( u) q. t; F* ]
' a0 E9 Q- w8 C" t6 U28米高红豆杉王$ _* X' b8 g0 G+ g$ f$ |* q
$ L A+ A! R7 s/ e已经长了370多年' ]$ {* X7 K* X+ b0 X3 y/ u
8 \' ?6 Y- K8 l: T! R! r说起开化县华埠镇大郡村,不得不提这里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种着的红豆杉苗木,绿油油一片片。这些红豆杉苗,都来自村里一棵红豆杉王。( Y& C+ i+ Q& f8 T
5 x o* o3 |& G% P( ?据村委会主任赖承富介绍,这棵红豆杉王就种在村民金土根的房屋后,已经370多岁。开化县林业部门做过精确测算:古树胸围3.8米,高度28米,需要三个成年人张开手臂才能勉强合围。从1997年起,村里大大小小的红豆杉苗,大多来自这棵红豆杉,到现在已经繁育出小苗几十万株。( v8 ^8 W2 Y# q! S8 E3 k' ]
$ @! {6 T! p& F3 A
红豆杉又名紫杉,是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也是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植物,已有250万年历史,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这种树对生态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野生存量极少。7 i, K9 i* b+ F! U
! V0 m! k1 K, N9 b不过,370多年过去了,大郡村的这棵红豆杉王长势旺盛、枝繁叶茂,小红豆挂满枝头,它是如何被保护得这么好呢?
8 `/ b( \. b6 o, F7 c" N. h" K ]( x# L2 P8 j2 p
把护树写入家规& s: I, `* M, x5 t8 `. N( H& `
: Q1 I8 ^4 g# R# O( }) w" ?- L" i( Z
一门16代接力7 r6 {7 E a% v2 @% ^8 G
2 C1 D' z2 l/ L O& `- ^
金家的这棵红豆杉,要从370年前说起。按照族谱记载,清初1644~1650年间,金家祖先从闽南泉州迁居到浙西华埠镇大郡村树林底自然村。迁居后,金家就在房屋后面的山脚种下了这棵当时被称为“榧子树”的红豆杉。# { L8 i" g9 x0 J
' P7 X1 I" v& f" S% U) `保护这棵红豆杉被写进了金家的家规。久远的护树历史,金家后人已经没有记忆,但50多岁的金土云曾听爷爷讲过两个金家人挺身护树的故事。9 a" j# i3 p& n, e7 V
! K9 b/ j) c9 }) n7 g7 h
“1958年,我们这里开展大炼钢铁。那时,村里不少大树被砍掉用来烧火炼钢铁,有村民带着大锯、斧子来我家门口,要砍这棵‘榧子树’。父亲和爷爷得知这一情况,坚决不同意。”金土云说,当时他的父亲和爷爷据理力争,最终把这棵古树保住了。
+ l/ H$ \2 [$ @- m3 H$ o. a8 s) H4 s' |6 ]8 b5 H$ f+ K. i2 x& o8 a. ?% \
1980年6月,金土云自己也参与了保护古树的行动。那一年因连续几日大雨,山洪冲走了山脚下这棵“榧子树”根部泥土,大量的树根裸露在外。雨止天晴后,金土云和弟弟在古树下砌了两层石墙,之后从别处挑来一担一担泥土覆盖。连续不断忙碌了一个多月,才把古树重新保护起来。
/ }' f' ` r- A: O: ~: _
/ f d( J: N) p: d" H7 c大树繁育出几十万株树苗: N, G: ^& p- y! G0 y
: f# b+ _- s' n! R9 Z
每年带来数百万元收益+ ~ U( x- P/ S2 U
/ T! V; d) [9 G3 x- N
金家人的付出,并非没有回报。如今一到夏天,不少村民都跑到树底下乘凉。“我们家晚上不用电风扇、空调,真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9 p# n+ c1 h3 R1 C
, I; J( x* L5 V) a4 T8 B5 R这棵红豆杉带来的效益,远不止凉爽这一点。
4 H9 |( R X& A: M
8 J7 B8 x1 ^6 Y, w1997,当地媒体刊登一则消息:大郡村发现珍稀南方红豆杉,直到那时金家人才知道,原来这棵代代保护的“榧子树”,其实是一棵红豆杉。
" B5 w u+ Z# i& y/ \$ G7 O0 P5 l- I/ T
过去,金家兄弟把每年自然生长出来的“榧子树”小苗当杂草铲除,从那之后,村民将树苗小心移植到田地里,逐渐发展成了产业。现在,仅金土根家的6亩地里就种了3000余棵红豆杉,每年能为他带来近两万元收入。不仅是金家,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种上几亩。8 G n( q5 w0 `$ y7 s! e% `
. ?" r* ]4 N/ f; [* r繁育出的小苗,除了能整株卖作景观苗木,果肉还能泡酒,果核能做保健枕,树叶能制茶……随着开化旅游的发展,红豆杉产业更是吸引了不少在外打拼的村民回乡创业。9 q6 v5 l. ]0 s W
# X x0 h# a- r# z4 G7 T
村民廖列顺早年在温州做沙发生意,五年前回村承包30亩荒山种植红豆杉,年收入轻松突破6位数,“虽然收入不及在外做生意,但觉得将荒山变为红豆杉林,留给子孙的就算是无价之宝。”- | P/ F; O. t- x
. u7 f/ |" \; J4 [8 G' V L* j“我们大郡村地处山里,经过19年的发展,实现了‘一村一品’红豆杉专业村,全村红豆杉面积达1000多亩。”村党支部书记汪长金言语中满是自豪,“农户开门见杉,靠山吃杉,一棵古树养活全村人,这就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相辅相成的活例子。
# W5 }' _: D9 E2 a5 ~+ p
; d5 V- k! w; G: E$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