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作为我国传统的文玩之物,从古到今一直都被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所宠爱。近年来,其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逐渐被收藏界和市场肯定,价值在市场上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价格节节上升,动辄翻几番。
j- B9 V; o# G: ~
近年来,扇子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逐渐被收藏界和市场肯定。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三冬常在家中坐,三伏之日显威风。”如今,空调、电扇的使用,使得扇子纳凉的功用日见削弱。但是,从艺术欣赏角度收藏扇子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 @! n8 h6 z. T, [0 s
历史悠久、诗词宠儿2 Y7 m% L4 t( E) [1 a# M7 ^: l
我国是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扇子的起源已经有了三四千年的历史。沈从文在《扇子史话》里提到,“扇子的应用必然极古,至少也不会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以后。”
! l1 }. z/ Q: Z d
扇,又名(sha),《扬子法言》一书中《方言·杂释》篇云:“扇自关而东谓之,自关而西谓之扇,今江东亦通名扇为。”同人类所有文明一样,扇子起源于劳动,人类最早是以树叶来充当扇子的。《尔雅》中谈道:“以木曰扉,以苇曰扇。”可知这时有用苇编做的扇子。殷商时,人们开始用雄雉鸡尾羽毛做扇子,称为“羽扇”,故“扇”从“羽”。后来扇子的家族逐渐庞大,羽毛以外,又有了竹扇、绢扇、葵扇、棕扇、蒲扇、麦杆扇等等。
6 V3 ?( w: F2 F0 K 扇子古代有很多称呼,比如一种叫团扇。团扇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合欢扇”。又因其由丝织物制成,故又称“纨扇”或“罗扇”。更由于唐人王建《调笑令》中的名句“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而产生了“并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称。
" R; ^- _. [2 O1 P- `% F# C5 l; X 也有扇子称呼为“羽扇”,羽扇出于东晋裴启《语林》,和诸葛亮指挥军事有关。一个博学之士,他对于羽扇的形象知识,也许就是从马连良演诸葛亮的《空城计》得来的。“纨扇”则与汉代女诗人班婕妤五言古诗《怨歌行》有关。《怨歌行》恐怕是我国最早的一首吟扇诗了。“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诗人不仅写出了纨扇的质地、色泽和形状,更借物抒情,表达了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哀怨。
# m, Y* W0 a8 |) g. { 还有一种叫折扇,是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折扇一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折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折扇产生时间虽较迟,重要性却极大。它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
4 x# W% i" g! k) y( n" b
明代是折扇流行的开始,这或许是由于永乐时期明成祖的倡导。清代是我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还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乾隆时,广州商人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 o2 l: l" l9 D0 b; t# H 扇子问世以来,咏扇的诗文就没有停止过。苏轼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描写周瑜的风度;杜牧以“轻罗小扇扑流萤”描写少女们的活泼与欢乐;王昌龄用“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写婕妤的怨恨;唐人王建用“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描写美人以扇遮面的微妙心理。
3 |2 V# @5 l. ^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在扇面上留下的题诗、书法和绘画,都受到了人们的珍爱和收藏。一把普通扇子,一经名家题诗作画便身价百倍。宋人王冕和诗人苏东坡在扇子上作画配诗,被传为罕世珍藏。明代诗人唐伯虎的画扇《山房客至》在画面上题诗一首:“红树黄花野老家,月高小犬吠篱笆,合树会议无他争,定是人来借看花!”此扇诗情画意,相映成趣,成为文物收藏珍品。
! ^6 q/ t& A' G0 f& h2 s+ U 我国历史上还有不少有名的画扇佳作,如明代周之冕的竹雀扇、沈周的秋林独步扇,清代恽寿平的菊花扇、王武的梧禽紫蔽扇等。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明代谢缙所绘的《汀树钩船图》,是传世的明代最早一幅扇面画。
2 T" A+ W$ `. @7 K) j4 J0 ]
) W h9 J+ J/ F/ I, @, q赵之谦 戊辰(1868年)作墨卉图扇 估价RMB15000~25000
; g% M& x' I4 c9 f0 |+ \* ]# B) W4 i$ A% |" }3 S/ f: I5 p
齐白石 红蓼双蝶扇面 成交价RMB145600 1 }" f$ } f# y) Y- y
扇面、扇骨# p2 L9 Y- o* y; b# {
折扇的价格,尤其是古玩精品折扇的价格,在最近几年里走势一直稳步上涨。
7 Y; I9 G. Y) ]1 c0 u. q0 S 在国内市场上,扇画上拍的数量在逐年增加。2003年,中贸圣佳推出王鉴的《云壑松阴图》扇画,估价只有8万至15万元,最终却以77万元成交。2004年,上海崇源秋拍上,6帧元代人物团扇以2420万元高价成交;同年,八名家《书画合璧》扇画,以101.2万元成交。
9 z( p0 g R3 \3 s3 b; e0 N 也有相对便宜一点的扇子。在北京翰海公司举办的2003年小拍中,一把陈曾寿的成扇以1.87万元成交,汤定之成扇以1.21万元成交。在北京翰海公司举办的“2004年迎春拍卖会扇画专场”中,程十发墨竹成扇成交价为1.76万元,张伯驹双清图扇面以1.32万元成交。成扇毕竟幅面较小,不及一平方尺,远不如一般卷轴画昂贵。如张大千的一幅立轴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元,而他的一把成扇,则仅数万元,大多数人承受得起。至于中小名头的成扇书画,则数百、数千元便可买到一把,因此备受投资者的青睐。
) A6 B, q: f9 J `! v
! h; ^4 T; {- c$ ~" @- Z4 i蓝瑛 戊辰(1628年)荒村野水图扇面 成交价 RMB 6720
' U. R! i# e% s8 `
* w% G; a; b/ B0 z, o. S文伯仁 泛湖舟渡图扇面 成交价 RMB 19040
. x1 @! q- `6 m$ x
1 R5 \5 g: n* u& @1 I齐白石 藤花蜜蜂扇面 成交价 RMB 145600 中国嘉德
4 x; F. Z- n; I% C L 在收藏上,扇子主要分为成扇和扇面收藏。扇面讲究艺术性,其上的题诗作画讲究精品,同一画家的精到作品与应酬之作收藏价值相差很多,这和字画收藏是一样的。成扇收藏除了扇面内容,还讲究扇骨的精致与否。
) l; j# n& E9 Y4 z+ @
扇骨材质优良,品相完好,是一个影响收藏的重要价值条件,虽然名家作品价值很高,但是明代以前的扇面,无论名头大小或有名、无名,都是非常珍贵的。而明清时期的成扇,只要品相完好,书画精到,可以不过多考虑作者名头大小。特别是明代的成扇,存世稀少,每一把都是珍品。近现代的扇子,则往往要看品相、扇骨、画作等内容来鉴别收藏了。一般来讲,名家作品往往有价格上的优势。
/ }7 a( g1 v( n9 P. W
折扇收藏讲究精品。业内人士表示,折扇本身制作十分考究精良,又有名家题字作画,其收藏价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中国艺术大师都有题扇画扇的喜好,如近现代的恽寿平、郑板桥、金农、石涛、任伯年以及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都留有遗迹。眼下,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每柄价值都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元。
6 u! [4 t" q" j/ J1 L1 p9 b- P
业内人士也分析,扇画价格将会不断上涨,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但就目前来讲,还不是书画市场主流,对于藏家而言,选择一些精品且有专题性地加以收藏,定会独辟蹊径。
% }4 j) \2 C* P+ z#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