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这是中国,你看谁都是这样的!”说这番话的是两名在宁波的外籍男子。最近,有人看到,这两个人坐在宁波和义大道路旁的花坛上,一边吃着瓜子,一边把瓜子壳扔的满地都是,上前劝阻时,谁知他们一脸不屑,还振振有词说到:没事,这是中国,你看,谁都是这样的。
/ M) ^$ X0 r9 E) N “振振有词、为扔垃圾辩解的”外籍男子看似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实则是一语中的,揭开了国人环境意识淡薄的伤疤。但这种恶意的借口一旦成为对有违常理辩护屡试不爽的工具,其“破窗效应”势必将折损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进而为不遵法序之人大开“合理违法”的方便之门。 * W, A" r- \. n
事实上,“南橘北枳”的典故早就告诉我们,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对于此事而言,外籍男子不遵守法规的行为虽然令人厌恶,但比指摘谩骂,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会从自身找问题。试想,如果我们的国人能够遵循环境规范,那么外籍男子还会嚣张地为扔垃圾而辩护吗?
3 y; I3 H7 ~8 u; q6 q# V 近年来,虽然国人的环境意识的提高,在公众场合扔垃圾次数减少,但整体的环保意识却没完全改变。而诸如“劝阻乱扔垃圾,环卫工人被打”这样的事情更是屡见报端。由此可见,在一个法不责众的大环境中,如果当我们自身都没能做好,还继续苛责外籍男子的这种不文明行为,显然有点五十步笑百步的味道。 # t) d: ?- k+ [" @1 U
不管是从近年来频频爆出的洋品牌在华频陷的“质量门”也好,还是外企入境纷纷“变脸”也罢,都是“南橘北枳”的效应的恶意放大。更值得警惕的是,这样的情景正在日趋扩大到其他层面。这其中固然有企业级个人自身的素质差异,但更多的还是我们的外在环境出现了问题。 + ?9 ]; c" V( k
一度在国人眼中高素质的外国人及洋品牌,为何到了中国便“入乡随俗、南橘北枳”? 按照“南橘北枳”的法则来讲,一旦土壤的属性和自然环境无法改变,那么结出的果实必定不会因此而变化。因此,只有从土壤及环境的改变着手才能够结出善意的果实。当然,环保意识的培育不仅限于改变土壤和环境,最为重要的更应该有一个好的品种,而培育这样的树种更需要更多国人的共同参与。
" e2 C& U+ ?2 R' J8 |4 k 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建立,离不开公民的共同参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苛责和谩骂都无益于制止外籍男子这种不文明行为,只有做到以身作则、遵纪守法,才能用真诚和行动感染那些破坏公共秩序的人。 % f! F5 {+ ]; B" h
3 E1 {, o X, q7 L.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