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要求加强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监控,建立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划分为四个等级,实行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必要时将依法对地方政府财政实行重整计划。
8 X! [9 J- g; o0 z/ t
5 I# e3 |: m4 N( q《预案》适用的范围包括两类,一类是纳入限额管理的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尚未置换为政府债券的存量政府债务;另一类是清理甄别认定的存量或有债务,包括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
" ~% Z/ [) `9 ~) t x! M# l! r1 Z% V( Z/ J+ _7 l
《预案》规定,按照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等情况,划分为Ⅰ级(特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四个等级。1 @# {) A3 s9 x) f! E' X0 S
l( y! h I9 E1 `监测的主体为省级、设区的市级、县级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县级以上政府派出机构的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则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由所属政府负责监测。
7 n9 e2 H, }: |. B4 z9 t' q1 m6 R( s
此外,《预案》还建立了追究机制。如果发生Ⅳ级以上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预案》规定,应当适时启动债务风险责任追究机制。
7 O, W: F/ B' k. _( v- W# ?) X, V6 g# v! K7 |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动态监测、实时预警的能力,提前妥善做好政府债务风险事件应急政策储备。5 N/ C! H" \6 G- p" S1 P+ ~
9 {: c9 s+ _* b" C. R0 D# ~8 Q9 O2 K不过,该负责人也指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局部地区偿债能力有所弱化,个别地区债务率超出警戒标准,违法违规融资担保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存在不规范现象等,需要引起重视。7 m4 Y: i8 l. F- @! ?+ V8 R# f
4 Q1 B6 u* A! }" d( @*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