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一代文学青年的情殇(续三)( d& z) V0 K. m; @ x; A
) |* f- ?: ?1 A8 G+ \% G
$ H7 a$ Q: a& x, _2 F
0 O5 x ` M3 c
, N- v# _. x( h5 y+ J
雨是快乐的精灵,而情却是带着镣铐跳舞,在那交会时互放的光芒,却又很快在汹涌而来的雨季的裹挟下发酵、肿胀直至霉烂,留下的只有若干年后的一声叹息,一阵唏嘘,难道爱情就是丘比特故意射向痴情女子的利箭?我不知道,因为曾经潇洒的三毛也曾经为这个戏剧系高年级学长流过比雨季还多的眼泪,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款式,直至多年以后……2 w9 A" G2 K& r- q. s
2 ?2 e3 `5 N+ F: f, S
, Y2 ~6 F7 S& ^# n
在此也令我想起了刚刚辞世的哲人小说家史铁生,一个用生命的全部写作的人,四百年前地坛的那棵老树惊喜地被老史发现(四百年后还有人记得松柏般坚挺的他吗),于是有了他感动全中国的《我与地坛》(对不起我写文章就是这样的洋洋洒洒东拉西扯,完全没有符合文革时小江的“主题先行”的“三突出”套路,可能有时甚至于没有中心思想,就像老太拉家常的随性,你多担当,不喜欢就“废”了我,呵呵),想像着他母亲在地坛那无处不在的寻儿车辙的足迹,以及她盛年早逝的苦况,总为此而情不自禁地泪花闪闪,也为我们纯真的三毛为爱而曾经的无助泪花闪闪,都透着人世间最高贵的真。夜深人静时想家的心情便如春之油菜花般灿然开放,灼灼生辉,淹没在真情的抚爱和呵护之海中。
8 F7 ^7 T. m+ I7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