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非要让我举一个“栗子”,我会告诉你,比如说,“白金唱片”越来越“密集”。
6 ^( W; Q: E* W: S9 V
& R; A( F% l2 @7 K' l从2015年4月张学友的《醒着做梦》宣布突破10白金开始,过去一年来,“白金唱片”已经成为了PR热词。0 l3 r8 V. s4 J" s/ V
& d: y9 m* B. |. ?
我们来看一些媒体的标题: 
在各大搜索引擎用“白金唱片”或“白金专辑”搜相关新闻,你会发现,2010-2015年这五年间,“白金唱片”或“白金专辑”出现的频次还不如过去这一年多。 而且,“白金”都已经不够用了,要靠“钻石”来撑场了。 8 G; a# p( ^: q# F, V" O5 Z+ I6 ?
先是鹿晗的《ReloadedI》被宣布为“史上首张双钻石专辑”,接着,李宇春的《野》“不到14个小时狂破百万张大关,荣膺钻石唱片!”
7 |! e- y6 _( Y2 d8 `5 u7 |$ X+ B! q3 H. w5 T
这一切如果还不能说明音乐产业在回暖,也没其他可以说明问题了。3 Z" l- d! X: p4 k' c B
! n/ {# Q* ^: H7 q" l6 k
或说回来,相信也有人对于李宇春和鹿晗的所谓“钻石”认证表示疑问,相比于传统唱片业实实在在的唱片销量认证,靠键盘和鼠标刷出来的“白金”和“钻石”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对于音乐行业的发展,这些由互联网公司推动的新的认证体系有什么正面意义吗?
% r! i5 L% e; P6 J: V% m$ h1 A. i7 V4 G' K! s5 p5 A
今次让我们好好聊一聊这个。
1 y& O, `; l& B( i) {! {9 {4 ?8 b8 [
“销量认证”的前世今生, S! ~& ?- E8 c0 a! U' W
, u) ]& E9 s+ s' s唱片销量从来都是音乐行业的晴雨表。
2 M* [0 {- V! W! F, l0 y1 Q3 J# }( `
在音乐产业最好的年份,每年都是各种发布会,这个破百万,那个几白金。
0 M* l4 v( V7 P. _1 R4 \: _# a& j8 U7 T& A) n$ {: r+ ]0 n1 G- V
这个套路,国内外都是一样。1980年代初,美国唱片业一度陷入衰退,靠什么翻身的?迈克尔·杰克逊一口气卖了3000万张的《颤栗》!( n- k8 `; }: c
. |* Q/ y T: C《颤栗》的历史地位高,有各种原因,但主要还是靠“销量”。如果没有《颤栗》的“销量”护航,迈克尔·杰克逊的神话是不成立的。
6 D6 `- i9 h* B: r2 ?" b0 L( j
. J& z8 o. W5 j8 s如果说,对于传统唱片业来说,“销量”是血液,“认证”既是血压也是脉搏——它刺激唱片销售,推动产业发展,也是产业活力的表征。) z- ^) M/ {1 y y2 N
" b# ` r! ` b6 y' q比如,2014年,多家国外媒体报道称,“泰勒·斯威夫特的《1989》或将成为音乐史上的最后一张白金唱片”,我们据此可以判断,音乐行业存在问题。
: |4 v5 Y3 l2 f: A6 C& k. g0 U
* j. g8 c. j6 g% y! H我们现在所说的“销量认证”,通常是由各国的唱片协会制定相应的标准。比如美国的唱片销量认证主要看RIAA(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美国唱片业协会)的,英国的唱片销量认证主要看BPI(British Phonographic Industry,英国唱片业协会),韩国的唱片销量认证主要看韩国音乐产业协会的(Korea Music Content Industry Association),中国的唱片销量认证看……广电总局的。
/ [) ~/ y2 _) O
: L: h9 k: N3 m& g" M4 a7 E/ u
, n5 e# e7 o% `# O: Y
/ k G$ K) Z0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