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市中级法院等多家法院,陆续对两年前的投资担保类公司老板“跑路”系列案作出判决。涉案者大多构成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以上的重刑。两年前,辽宁省沈阳等地30余家投资担保类公司突然发生老板“跑路”事件,造成以中老年为主的2400人受骗,涉案金额达1.6亿余元。
( ^9 J( C: U# `( K d# s# l+ R0 M Q G O1 A
赠豆油面粉拉客吸存 不久老板“跑路”
: L: a5 m* G0 o' S# e1 d/ f7 z. P- z v8 i1 W+ e
2014年10月,沈阳市设在大东区、铁西区、皇姑区等一些新注册的投资担保类公司,承诺高额利息并附赠豆油、面粉等小恩小惠,向客户吸收投资、理财存款。不久,这些投资公司老板相继失联、“跑路”。
& a ^ r ~9 R6 w& U3 H+ ?
+ v1 }6 U5 K, p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成立专案组,认定相关企业涉嫌集资诈骗等犯罪,展开大规模侦查。' t- g0 Z' W% G7 @; o+ T( ^. i
8 R, t$ L2 w5 E
沈阳市市民邢万国是辽宁宏旺投资有限公司“跑路”事件的受害人。他说,2014年秋的一天,他和另外9人向辽宁宏旺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签订了投资担保(借款)合同。“我们一共投了44.5万元,起初得到了9145元的利息款,但到了11月底,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就消失了,本金至今没能拿回来。”" s1 V, G8 [- u, p! ]& Z/ j
1 Z3 v7 d$ y$ r; a0 l% k- D0 |) h记者从办理案件的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沈阳市大东区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了解到,上述涉案投资公司绝大多数设在沈阳市,极个别的在本溪市。被定罪量刑的被告人大多来自河南省伊川县。他们开设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均冠名“辽宁”字样,名称也有相似性,如“鼎瑞”、“永鼎”、“锦鼎”等。每家公司的非法集资时间都发生在2014年下半年,所骗人数为三五十人,所骗钱款也多在2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
. T8 c4 v* X) q8 d7 `- B1 K, v
. J8 X5 {* v3 F4 u5 k华丽包装利益诱惑 营造正规合法假象0 @ D7 [% s! F6 l$ G& N+ O" _
, X& \% T: ]* V; P6 Z沈阳市皇姑区法院审理了辽宁奕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集资诈骗案。2014年7月至11月,被告人岳会钦谎称“项目需要资金”“给予高额利息回报”,骗取30余人投资306万元。他说:“我受老乡闵志会指使,分别担任两家投资公司的总经理。闵志会答应每月给我5000元的工资,我将收到的投资款全部打到他妻子账户上。”1 b4 {" M) H0 M+ m9 b4 e; Z
$ y8 ~9 [; w' G! |记者在追踪调查中发现,该类犯罪大致的运作模式分为三步:
4 c/ r, T S# F( v' f# q( W" D" |* ?' O* W
第一步,通过工商部门注册成立某某投资公司或投资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投资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同时通过租用高档写字间作为经营场所,要求员工统一着装,印制精美传单及合同文本等,营造公司正规、合法的假象。. |: t' M2 Z( r; N: @2 f
& s! R# g2 w2 a% I% z& }& e第二步,隐瞒公司未经监管部门批准、不具有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真相,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老年人作虚假宣传,打造公司具有充足经济实力、第三方公司有高利润经营项目的形象,并承诺投资低风险、高回报。同时,通过赠送礼品、预先扣除利息、前期按时返利等方式,进一步骗取客户信任。
5 J: _6 L3 Y+ {# C! U% x
! _: _) _, h6 F/ K: s! [第三步,将募集的资金用于偿还个人债务、高息放贷、挥霍,导致集资款不能返还,投资人遭受大量财产损失。
2 T- o* r3 H1 l6 Y" R, v
" i, v" ^% r2 o) x) t% T部分违法投资公司 法院检察院附近设点
3 ?6 Z# a2 w% C* ~* ]( L6 e% ]. Q, T2 P
沈阳市大东区检察院公诉科科长丛程对记者说,这批案件的发生暴露出金融监管缺位。“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这些被告人最初想在福建省集资,但在注册时没有获得当地任何工商机关的批准,随后就北上辽宁。”他称,这些人在沈阳市工商局也未如愿,后来他们在辽宁省工商局被批准注册。
% M5 y2 h& [+ i4 d: e# W2 J2 T: i: n7 _' t) h; K- ]" P+ P
“当时,有一家投资公司就设在法院、检察院附近,随处可见张贴的宣传单。”皇姑区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王一茹透露,多数受害人至今没有要回钱。: {7 o7 Y4 [+ E4 h3 l! i, |# \
" e/ N" R: ^ v- e
办案人员表示,投资人往往误认为这些公司在工商部门依法注册成立,便具有了合法的吸存资质。但是,按照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必须经过监管部门——即银监会或当地政府金融管理办的批准。而获得批准必须满足一系列较高准入条件,涉案公司均不具备这些条件。8 x$ q5 g- i! R4 ^7 A) a
{2 a) h3 J1 F7 A另外,此类公司在短期募集到大量资金,主要是因为承诺的利率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及合法的理财产品利率。
' b7 W9 z2 d' @% b" q* p) \. s/ p! t! j. e: ] q
负责这批案件终审审理的沈阳中院刑三庭审判长罗冠杰提出,有关部门应当对跨省创立投资公司行为加强监管,工商部门更应在注册环节严格审查。此外,在群众投资渠道还比较单一的情况下,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和提醒,防范公众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带来投资风险。5 @( m* g. U. p0 {# \% X
5 g6 S9 i7 p; O2 F g) }% u/ D)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