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脱下军装更要守住底线,随意泄密可不行!”不久前,第39集团军某旅安全保密教育课上,保卫科科长峦玉柱向大家讲了自己探亲路上的一段经历。5 ?& L2 k- b% V- l4 n' E$ ~
5 ]+ j/ U& w n F$ y
火车上,峦玉柱和邻座一名退役士兵攀谈起来。没想到,这名退役士兵竟顺嘴说出了原部队的战备建制、作战任务等敏感信息。峦科长连忙加以制止。1 A. J- w8 ~1 w: n/ I Y& v6 R, G
2 n9 g0 `; B- D8 n$ H* s% ~( K
“坚决不允许将涉密资料带出营区!”峦玉柱紧接着说起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某四级军士长退伍时,打算将在部队研制的科研成果资料当成求职“敲门砖”,在离队点验时被发现,幸好及时得到制止。4 f" M7 R1 L( F3 x2 K
8 j6 C: ^, E" N“最容易放松保密弦的时段,主要集中在新兵入伍、家庭遭遇变故、干部转业和战士复退后。”峦玉柱接着说,“一日从军,终身守密。不管是在部队服役期间,还是脱下军装走向社会,都应该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
) t8 D5 Q/ V, r" T) d9 S; R* [1 ?) O d+ _5 z
2 教育讨论中,官兵们纷纷谈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失泄密隐患给部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g. u2 M0 o2 `7 ]6 F/ d- R7 ~. F. i, t
上月初,旅里进行安全保密检查,先后查找出可连接电脑的手表、能上网的耳机、电子书、纽扣wifi发射器、超mini袖珍存储U盘等失泄密隐患。$ K) V$ b4 G6 ^8 B, Y4 N
8 E8 ]0 ?! o" h; n+ Q; J. X; l: j“官兵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守则》《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守则》《严密防范网络泄密十条禁令》等规章制度都能记个八九不离十,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打擦边球现象。”十四连指导员龚煜棋谈到,“保密无小事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有时工作一忙就抛到了脑后。”* c+ Z$ O% Q0 h; \3 r( y$ O
+ s9 S9 S; o* O. Y5 }2 D/ D) }
“日常工作中,对涉密人员重使用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一些在涉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通常会一直干到转业或复员,脱密教育也是保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三营营长胡仕峰分析道。1 P/ N. ~$ m# H; \# n( ?; E
5 m7 F' X7 L; r* i1 |
3 “旅里核心涉密人员一共就二十几个人,通常情况下,每年都有人涉及复转。”军务科科长刘闯告诉记者,“我们除了提前将涉密人员脱岗外,每半年还给每个人单独开展保密教育,让他们与保密教员交流谈心,与连队教育共同形成‘双保险’。” a1 {8 e! |: K% Y8 u% o. W
. ~& b6 ~9 w% T8 B6 B7 Y1 c3 ^与此同时,该旅还定期组织涉密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国家秘密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条文,制定下发《涉密人员脱密条例》《核心涉密人员政治考核登记表》《核心涉密人员政治考核实施细则》,明确要求在安全保密教育中加入脱密教育,最大限度地避免泄密卖密事件的发生。. E* [1 J6 E* Z) D- v) G
; ?8 B2 ~! \4 |7 [5 M* s( j除此之外,他们还坚持与涉密岗位人员的家庭建立联防联审机制,及时与涉密岗位人员家人互通情况,合力摸清底数,做到及早预防。
+ f8 z$ i/ e9 `7 L
7 O; S" B%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