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重庆晨报记者从重庆市渝中区公安分局通讯网络诈骗大队获悉了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的31种常用实施手段,诈骗“套路”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些诈骗套路中,有些套路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有些套路则是我们闻所未闻的,有些套路我们觉得幼稚可笑,但有些套路确实也让我们觉得防不胜防。一起来看看,通讯网络诈骗中,骗子们这31路“招数”你到底能不能见招拆招。
; _! U2 I% N, V) l1 F& ?冒充公检法 % G* r; Y7 F, I
犯罪分子冒充银行、通信运营商、广电、社保、医保等单位工作人员,以事主银行卡、电话、有线、社保卡、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恐吓事由,之后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调查核查为由,诱骗事主向所谓的“安全账户”转账打款,或者套取事主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从而实施诈骗。 1 v; G, K) k6 t% b( y; I
猜猜我是谁 9 V9 F' g# W2 M) C
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受害人熟人或者上级领导。之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或需要向他人送礼等理由,让受害者向指定账户汇款。 9 @6 V! |4 ?# y" o% d
盗取、冒用 . S" K7 C! B& ~* z0 @6 m
3 q( \: y Y% u4 K虚拟身份诈骗
' n. J& I* f2 @6 R6 c: ?1、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借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2、犯罪分子使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冒充受害人的上级领导、熟人等身份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汇款、充值、购物,从而实施诈骗。 0 U* D& W" u7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