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期间,国家粮食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粮食减损增效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等活动,讲解了粮食种植、收获、储藏科技知识以及节粮减损知识等。
: {0 Y1 j4 L& [; @' D) a3 w$ K4 \0 K$ n2 d' u7 w* I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各个环节的粮食浪费损耗现象仍然存在。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达700亿斤以上,相当于两亿人1年的口粮。
" T) m" @, Z0 h# Y: d$ T$ `* F9 m c: j3 y% e( j1 F# X; \% E0 |
在减少餐桌上浪费的同时,餐桌外的浪费也不容忽视,从收获到加工,粮食主要浪费损耗在哪些流程?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损耗?我国粮食减损增效有哪些成效?记者走访多地进行了调查。
( s$ x+ z/ s% w b& |9 t# g0 t) B
! Q( r0 b" S% q" ?5 ^& u粮食收割过程1 r, z" v& f0 W- @% f/ z
/ J) e4 Y" z# y _: J) p
不当易有损耗3 w3 k; t4 i" ^* F8 @
4 |# G( ^! T& [) V( d/ L
湖北襄阳宜城市的李维全与人合作成立家庭农场,流转了1600多亩土地种小麦。“每年收成不错,平均亩产1000斤多一点。”李维全说,“机械化收割省事省力,但还是有一些浪费,挺心疼的。”由于秸秆倒伏、地块高低不平、收割机来回擦碰,一亩地大概损失30斤左右的粮食。
, G( p+ p: m/ r6 O5 t$ d; I
: S( C% A1 W9 H- d! N. e D+ D# F一位长期在农机部门工作的干部告诉记者,收割机的性能和收割速度是导致浪费的主要原因,一些收割机司机为了赶效率,收割时机器行进速度普遍高于正常要求速度,往往导致米粒还未与秸秆彻底分离,就被抛出收割机外。
! q! e; G! }- X5 Q2 v( A' {( d' u* ^- J; C+ N7 g" O
应城市义和镇二湾村种粮大户丁水坤流转的土地主要靠人工收割,农忙时节最多时要请20多名工人。丁水坤说,“大家一镰镰地割,虽然慢,基本不会落下麦穗稻穗,没人舍得丢。”但同时,粮食熟透后,人工收割、堆垛时可能会脱粒,直接掉到地上。收割后晒在场院或者公路上,风吹日晒都会造成浪费。
) S# y% {% b+ T# P, H; L) O+ n& K# i; |5 `& {! w
科学储藏粮食0 K8 r7 f3 V* @1 s, b
! o& d% I- c0 ~7 K小心虫吃鼠咬
2 y9 X' u0 ~7 E' S; T" s
2 f$ x+ h! l: H' c7 u! ^粮食收割后损失最大的环节是农户储存。据国家粮食局此前抽样调查,农户储粮损失最严重的为东北地区,平均约为10.2%;其次为西北地区,约8.8%;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地区分别约为7.4%和5%。农户储粮损失中,鼠害造成的损失最严重,造成损失的根本原因是储粮设施简陋,储粮条件差,缺乏科学技术。
* z# N! R7 I6 ^* ]3 v: n) @. u. T6 n5 U, f K* ?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仓容缺口较大,据测算,东北粮食核心产区仓容缺口一度达500亿斤,部分地区采取露天储粮,河南、河北、山东等其他粮食主产区基层粮食收储网点严重萎缩,西部地区、山区、库区、边远地区的不少县无库、无店、无人;而已建仓库中,许多危仓老库带病储粮隐患大。
0 w3 Q5 u& T- Q1 Z. ?% k9 V' o' D% d2 i9 S4 L- K3 K
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料甸镇新发村村干部曾介绍,一些村民基本没有专门的存粮工具,一般就是把地里收回的粮食直接晒在庭院的地上,俗称“地趴粮”。这样屯粮,难以避免粮食因受潮、发霉导致的损耗,同时也容易遭受老鼠的侵食。, S; k7 M" R4 i+ @3 z Y
6 ?6 ]. M( ?1 L4 ]
对此,国家粮食部门推广粮情检测、横向通风、充氮气调和环流冷却等储粮新技术,全面修复“危仓老库”,加强东北地区等主产区新建仓容建设,截至目前,共新建仓容约1450亿斤,维修改造“危仓老库”约2460亿斤。截至去年底,各地粮食部门在全国为农户试点配置了近1000万套标准化科学储粮装具,使这些农户的储粮损失率平均下降6%,每年为农民减少粮食损失23亿斤。
. e' u% M; g! |9 [8 N& a0 ~$ p4 t4 T* o- F0 b/ [) r4 Y1 B9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