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湖论坛—常州最大的百姓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1|回复: 3

[城市建设] 85岁老教授倾尽200多万积蓄 资助260名贫困学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1978年开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方敬每年都要从上海回到家乡——江苏连云港赣榆区宋庄镇,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当地贫困学生读书。在他的帮扶下,到1986年,这里终于走出了第一个大学生。1993年,方敬在家乡宋庄中学正式设立了以自己恩师名字命名的“景清奖学基金”。23年过去了,如今已85岁的方敬倾尽自己200余万的积蓄,资助了家乡260余名寒门学子从沿海的小渔村,走进全国的高等学府。- @4 x  M* f5 K. R4 |8 ~

5 o4 `* ~% i$ E- T/ v. ~( P0 ~0 Q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晓宇 王冬艳# a/ j5 r4 i2 Q' x0 U3 i5 ~! h: _
. t2 W6 h& L+ r- P8 z9 d
他退休后离开上海3 B7 |. b. G* p. \  D% x7 ~
; j( q9 x5 b$ t' u" R* ^
回到苏北渔村老家
5 B5 I& m4 _! s+ U& I& u6 s- B: y4 R
连云港赣榆区宋庄镇原镇政府旁,有一座名叫“景清书苑”的平房小院,当地的书法爱好者和学生都以进入小院、跟着小院的主人学习为荣。小院的主人名叫方敬,是上海的知名教授和海派的书法名家,今年已经85岁高龄。) ~2 P  j7 J' z

5 B* F+ l' {# I0 n- R小院不大,只有两间平房,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客厅几乎被书桌和书柜占满了,方敬就在这里带学生写字。
7 L+ s( W3 X, V4 \8 a  o. S# W$ i0 x
这个院子,是方敬1998年盖的。那年,方敬退休六七年,住在上海的他,做出了一个让家人无法理解的决定——回到父辈出生的地方。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资助更多贫寒学子。
: X% }) d9 \  W2 Q; v8 O/ ?* V! v! r2 T; P* A0 |, ~) y
方敬的生活谈不上富裕,这辈子,他只是一名平凡的教书匠。1949年7月走上讲台,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所,一直教到退休。“讲课费不低,我就都存了起来。”老人说。这笔钱怎么用?方敬早有打算,那就是拿到农村去花,花到贫困学生身上。“这点钱在上海值不了什么,可是拿到农村就不一样了。”
: T, t1 Y2 {  E) m- |; ~* H) F; `( r$ \1 N* ^" W1 V. h" ?
不忍看到有才的寒门学子被埋没,老人从1993年做出捐资助学的决定,至今已连续捐了23年。前后加起来,资助总金额已经超过200万。
7 i* o+ e, L$ F7 K7 ]9 W* U4 m6 G) R% }& l2 n) b
惜才又大方,曾资助一家三个孩子10多万2 F+ S9 o8 @6 N& o

. Z4 d8 i+ R/ O+ }方敬的“景清奖学基金”,就设立在家乡的宋庄中学,基金以他的恩师胡景清的名字命名。23年里,共有260余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过资助。; e; J  R$ y" ^, z% {8 d) c
3 Z# O! M% @1 w1 p+ i: C  H% @% ]
方敬爱才,宋庄镇的人几乎都知道。镇上孟女士家有4个孩子,家庭困难,方敬把孟女士大女儿高中三年的生活费全包了下来。孩子高考前被查出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填报志愿受限。“结果高考后,方老师帮我们联系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并且联系了一家医院,资助了一万块钱做手术,大学期间每年还资助三千元生活费。”孟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女儿毕业工作了两年,之后出国留学,现在已是芬兰一所大学的博士后。“女儿每次回家都要去方老师家看看,她记得方爷爷对她的好呢。”
, c* Z8 Z! S  _( t, Q$ H
5 B2 `7 Z. Q- G+ _; `: y6 J讲到方敬对贫寒学子的帮助,镇上居民祁洪省也深有感触,他家有3个孩子读书,别人家孩子一个月要一千的生活费,到他这里,3个孩子也只能凑够一千。祁洪省说,自己没本事,但是孩子优秀,“不优秀方老应该也不会管,大丫头上大学的时候,方老一年给一万,4年给4万,3个孩子一共给了10多万。”到今年,他家最小的孩子也已经从苏州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孩子说了,他第一个月的工资要给方老师,如果方老师不要,就放到他的景清奖学基金里。”
) k; W& I1 H3 [/ l2 P: M" \5 {4 ?$ V; c2 \3 l. Z: w
在宋庄中学副校长王修波眼中,方敬的举动除了让他敬佩,更多的是感动,“老人几年前患癌,回上海住院治疗十几次了,在病痛的折磨下,他依然想着这些学生。”0 _. j" q& K: r  b" {
5 G; d4 m5 R9 \9 v) j
老人说,老师对他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3 U, h6 X0 |2 L7 a: P- I  ]

: I2 r0 S* l# U* H很多人都劝方敬留些钱养老,其实,这个问题他也曾想过。2 n: H4 ^: G( H1 ]0 t* x
  j8 _3 M( l; u: S. `3 u/ r; }4 e" ^
2011年的时候,老人手上还剩下10万块钱,他当时打算不再资助学生了,谁知碰到两个特别优秀的贫困学生,又用掉了5万。没过多久,他自己还查出癌症。“这麻烦了吧,结果被学生知道了,60年代的学生都来看我,所以现在我每次去上海住院治疗,都得保密。”5年多的时间,老人住院十多次,每次身体稍微恢复一些,就回到“景清书苑”。因为这里有他牵挂着的学生,他放不下,也不想放。
1 O! A& n5 B4 M( \# p2 Q/ r! C  k
' c4 R! h  ~' Z5 S) c2 ?为什么要倾其所有去资助贫寒学子?方敬说,这与他受到的教育有关。当年读书时,一家人在上海,生活很艰苦,中午没有地方吃饭,饿得狠了,就喝个水饱。“我的班主任胡景清老师得知后,每到中午就叫我陪他去吃饭,一吃就是高中三年,他说自己一个人吃饭闷得慌,其实是怕我发育的时候挨饿伤身。”
, L1 Z3 `8 O, Q+ Z5 M$ c1 s$ V. u, y2 D+ W
方敬读高中时,为办学校,一位校长拿出了自己家的400亩地,一位女校长拿出了自己陪嫁的200两黄金,而胡景清先生更是倾其所有——哪怕是拿出他自己的布衣、布鞋,只要学生有困难,他都不遗余力地帮助。“这就是我受到的教育,你们说我老师对我的影响挺大的,其实他对我的影响不是挺大,而是一辈子的。”方敬说。. N) C* X, i) q0 d6 \2 ?: b4 Y9 ?

/ ]6 [/ M; Y( H, ~2 t如今,仅宋庄镇的任庄村——一个1400人的小村庄,在方敬的资助下,出了140多位大学生,其中还有博士2名。老人笑笑:“你说我这点钱花得值不值?”9 k; u$ R! O* D8 \" _. y

( e. q# o4 X3 y记者手记/ O5 c4 \! W" b7 I

) ~* m( A) q6 S* s. ~一次“违背了老师教导”的采访
  j# g9 d) N8 l
- H- ~4 }0 Y( Q- ?在赣榆资助贫困学子20多年,当地甚至邻县很多人都知道方敬的事迹,但却没有一家媒体报道过,这让老人显得非常神秘。
$ I) I) o$ K; \% \  k1 u' a. |* k' K, k2 M
不过,当我们真正见到老人后,才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老人非常健谈,甚至出乎意料地表示有问必答,从他个人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到家庭成员,他倒竹筒般,全都一一道来。现在,他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不仅读大部头的著作,每年还订阅各种报纸杂志,关注时事。谈起他读书的原因,他笑谈:“学生以为你是老师,就样样都懂,没办法,每天都得看。”
* p' `" u0 `' N" ^* u! X2 y- t* T5 E0 C& ~
采访结束后,方敬告诉,这次接受媒体的采访让他觉得对恩师有愧,因为胡景清老师早就对他有规定:去做该做的事情,不要去宣传。所以媒体来了,说他是好人,学生也来劝他,他很是为难,“我违背了老师的教导。”3 E8 u2 r  M2 o7 y* i/ J

. z2 Y  E! G- X
发表于 2016-12-16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好人长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老师,一万个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6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德高望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北京秋花无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常州站(QQ1415467672,1023578465)|西太湖论坛 ( 电话:18115021719 京icp备12035374号 经营性许可证:京icp证120520号 )

GMT+8, 2025-11-11 10:59 , Processed in 0.0659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