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是立身之本,硬件是突破口”,这是墨迹天气创始人金犁两年前对墨迹的两大产品定位。直到近日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墨迹成绩才露出真容:近百分百依赖软件广告收入、硬件销售增量连年停滞——墨迹看起来还是一个工具软件偏科生。. f; R8 I, j+ a
0 ^' j9 ~2 a! O- s: e% E0 x
大鳄加持 业绩尚可: y4 b9 U1 t$ S9 V6 o0 F
( s: f, z# g G: g7 H4 y% [
证监会公告显示,墨迹天气(北京墨迹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公开发售不超过1000万股股票。
9 Y, D( } J8 u3 o2 j0 \ m3 m) w$ K) h( J" {
冲刺上市背后,墨迹天气有产业大鳄扶持,险峰系(险峰创投、西藏险峰、险峰深圳)、阿里(阿里创投)、创新工场系(北京创新、工场基金)、盛大网络(上海盛资)是该公司重要股东,分别持股18.97%、15.5%、8.71%、6.27%。
$ \- q X) o7 k$ `' q" C2 N; _
2 \0 L7 a* G2 a) ~7 I据悉,墨迹天气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仍为金犁,合计持股约37.2%。墨迹天气核心产品墨迹天气App已覆盖国内5000余个城市和地区,国际版也提供20余万海外城市及地区的气象信息。
N8 J/ [' V+ N$ a, u0 y- \3 O% j! t; j w* p4 P
墨迹天气称,App已拥有约4.7亿的累计装机量,在2016年一季度的用户覆盖率为55.7%,领先第二名天气通27.8%的用户覆盖率。1 d0 h. ]. m$ @8 F3 t& }
* ]* y: h8 n. F: n' S8 R5 @
此前不久,处于亏损状态的美图秀秀母公司美图在香港上市,相比而言,同属工具软件的墨迹天气冲刺创业板,财务表现好很多。
" `( z' d- P W- W* S ^ y& w2 f6 h/ f) E
招股书显示,墨迹天气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1840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0.59%;净利润从2013年的64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2519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5.82%;今年上半年,墨迹天气营收1.06亿元,净利润1322万元,继续保持业绩增势。
2 V4 _3 q0 l4 A. k b: b) P
) Q! Y7 i4 B: y& b$ T& K1 B& ]易观智库分析师朱大林认为,墨迹天气被投资人看好并递交上市申请,主要在于用户量级优势。天气类软件产品在市场中备受关注,工具类应用既被政策支持也被市场看重。
9 t( e2 T- `+ e$ U0 M, C; C& a% g% j0 ^
墨迹天气也强调了看涨的产业趋势,该公司援引艾瑞咨询报告指出,在便捷生活类应用中,天气类应用的月度总使用次数在2015年2月超过地图类应用跃居首位,并逐月呈现增长趋势,成为用户使用次数最多的便捷生活类应用。 M) F( Q$ K* [1 {( n
/ {! r# L# [ w$ T
气象领域非常著名的“德尔菲气象定律”表明,气象投入与产出比约为1:98,即在气象领域每投资1元钱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私人公司已经成为了商业化气象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例如The Weather Channel和Accu Weather两大气象平台通过提供专业化的定制气象服务,已经占据了美国商业气象服务行业近70%的市场。* h0 Y8 p: o$ v( V% z- a
- q9 s4 Q/ s! o! O! t K/ l这些理论和案例常被墨迹天气拿来佐证公司发展前景。
2 d" r. N- l' u1 q1 X0 d6 X, k: j
% j/ }! x- J. l6 E/ s7 t瘸腿前行 收入单一- J G& R4 @ c* ^9 L
$ h: }* Q* V7 z& U
不过,在亮丽业绩背后,墨迹天气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对照金犁两年前的判断,墨迹天气的两条腿支撑策略并未变成现实。3 G, n# {$ E* `( z* G1 g$ F
; u4 p; _* F8 J' D5 Z最明显的短板是营收结构过于单一。招股书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墨迹天气互联网广告信息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7.25%、94.84%、98.1%和98.7%。
/ q. p3 m& N6 |( v8 q2 J) p! h6 ^
墨迹天气如是描述这一潜在风险:主要产品和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如果墨迹天气App未来用户量下降、气象服务能力或广告信息服务能力下降,将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 g+ S. b- P. z3 ~ B
* e* O: [' t9 k% ]: z- B甚至于墨迹天气的互联网广告收入也面临广告主过于集中的问题。2013年、2014年、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墨迹天气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5.81%、83.39%、76.02%和79.51%。据悉,墨迹天气主要客户包括腾讯、阿里巴巴、蓝色光标、安沃传媒等知名IT企业以及知名广告代理商。1 M+ l+ A: u: t5 y8 Z
% F# L/ c& o" t# K$ z+ E; S- h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可以理解为软件运营能力的强势,但也恰恰反衬了智能硬件业务的举步维艰。
! o1 q! ]( P3 \# e0 r2 }9 [+ t+ Y& D* P- y* M0 z
2014年,墨迹天气进入智能硬件市场,开始研发并销售针对室内外温湿度、空气质量、气压等监测功能的智能家居设备“空气果”,试图以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把业务由宏观天气扩展到微观的个人家居环境。6 ~ t. o1 n0 x/ O
% |" m5 i% x* K6 y6 k/ m
尽管有数代产品革新,但被寄予厚望的“空气果”并未呈现太强竞争力,墨迹天气招股书显示,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智能硬件销售收入分别为222.38万元、224.18万元和121.02万元,占比分别为4.97%、1.79%和1.13%。* s3 n" H& X- _2 X4 m" l0 x- A
% z& F/ }7 R. P* o% j
这意味着“空气果”近三年销售增量基本处于停滞阶段,并未爆发规模效应。
- o+ t* L* R- c9 h( M/ @
2 |1 \( b3 ~) b1 L朱大林指出,当前墨迹天气的硬件产品销量一般,但布局硬件领域属于占位行为。在市场比较看好智能硬件的发展前景前提下,基于天气层面的硬件产品未来一定有市场需求。墨迹天气上市,实际上有助于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类似“空气果”这样的硬件产品发展。& Z. Q' [8 a' V6 V
: j& Y$ m9 L R4 T5 V u“有数亿人的用户优势,广告也是目前最可靠的盈利模式。”朱大林认为这种局面在所难免。
# p% U0 z4 H, z" f9 S
- P& i9 p' R9 h" q! ?2 ^针对收入结构单一以及硬件销量问题,在上市缄默期,墨迹天气暂无回应。
6 {( v8 L% }) b/ N$ I# X: v3 ^: a" p! b; X Z# {3 Z1 P
硬件不硬 风险叠加, l, p: @% e; D1 _8 R- h9 x* q
5 R' ^6 C1 u+ f9 m; E) }在两年前推出“空气果”时,金犁这样解释,人们越来越多的活动场所是在室内,只有不到1/4的时间是在室外。这就意味着,墨迹目前还有3/4的场景范围没有覆盖到。而室内的空气也是人们在关注生活品质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的。所以,墨迹天气希望通过硬件将天气、空气方面的工具性和服务内容进一步扩展——用室内硬件监控室内的空气质量,并且通过开放API (应用程序接口)与家电厂商合作,为其提供免费App和云端支持,进而实现与智能空调、空气净化器等产品进行联动,控制这些设备的开启和关闭,以及根据空气质量自动调节其工作模式。1 H9 k. j0 }3 }+ J% F0 P/ N6 _
5 T: v# g: J3 G8 i. D8 V" @" Z9 }
这实际上是业内普遍的智能家居生态卡位策略。在海外市场,以智能温控器、智能烟感器等探测室内空气的智能硬件为主要产品的Nest被谷歌(微博)以30亿美元收购;推出个人气象站的法国智能家居创业公司Netatmo也获得了3000万欧元的融资。
7 z* Z# s0 y0 `7 `! p, ~4 Z* g2 M% q0 r3 I
在国内,小米、猎豹移动均通过发布空气净化器挺入“天气、空气”的智能家居市场。尤其是小米,初步构建了“小米手机+智能家庭App+小米路由器”的智能家居生态,让电视、净水机、空气净化器甚至电灯、插座进行智能化协同。
: v' m7 ^. D- B& E/ \& i1 z5 l* e) `9 F; X) {& X
相比而言,墨迹天气在“空气果”之外,尚未有更多的硬件协同产品。在小米等空气净化器产品下探到699元价位的映衬下,999元的“空气果”仍然只能监测空气质量,恐怕难以捕获用户的心。
3 V% V: \8 `9 i7 W% H3 p
5 W3 o; }- l% P8 _4 C' m6 Y) U而智能硬件却是墨迹天气不得不走的一条路,在政策层面,墨迹天气招股书披露了风险,气象数据目前是由国家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发布,我国尚没有民营组织进行系统的气象数据采集与预测。
L: V6 ]0 X) T; E9 o! ?
: d3 }+ C- a; G# X6 w9 h7 B目前墨迹天气App的气象数据主要来源于北京气象局,通过签署三年长期合作协议方式获取气象数据。因此,不排除后期因为政策性原因等偶发性因素导致墨迹天气App不能及时获取相应气象数据的可能,从而影响到该公司产品的核心业务并带来运营风险。
0 q! L3 J, b* H6 }3 x( X4 W8 @+ W1 j6 S0 u)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