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弋望仙桥亦即卜弋桥,位于今天的武进邹区镇卜弋街上,此桥最初兴建于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l279年),初为大石桥,如今,古桥早已废弃,变成了一座现代双曲拱水泥桥,关于这座桥,还有个神奇的传说呢。
8 \9 V1 K" `1 y5 V, K' C
! I, j; m8 d3 t8 D1 i! B/ V 相传在元朝时,卜弋桥下的河岸两侧柳树成荫,水中轻舟翩翩、鱼儿来回游弋,犹如一派仙境。因溪河中多有土墩,卜弋桥一带便被人叫作千墩里。元朝元统元年(1333年)的某一天,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只异鸟,穿梭在土墩与河流之间觅食杂草鱼虫。异鸟有着一身洁白的羽毛和一双细长如竹枝般的纤腿,当地人从来没有见过,都不知道它叫什么鸟。但是,这只鸟来到卜弋桥约摸个把时辰,当地便刮起了一阵台风,田中禾苗尽折,于是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只不祥之鸟。为了驱鸟,有人便带上弓箭前去射杀,结果此鸟奔跑速度非常之快,在土墩之间飞来飞去,人们根本无法靠近它,射手沿土墩转了三圈,连一支箭都没能射出去。
; q4 B2 {' N* X/ C3 a2 R 说来也巧,当天刚好有一位“仙人道士”从卜弋桥经过,这位仙道据说就是当年驾鹤飞天的丁令威转世,如今他也自称丁令威,在附近的丹阳太霄观修行。他听说此事后,表示愿为大家降伏此鸟而一试。于是,大家纷纷跑到卜弋桥上去“望仙”除鸟。不久,大家果见这位丁令威穿着道袍从河的南岸走来,由于道袍宽大,他两臂一张,竟比一般人宽出数米。人们哪里知道,这道袍既能使手臂“加长”,且颜色接近水草,也能起到迷惑异鸟的作用,这样就容易靠近并捉住异鸟了;而此时的异鸟,正在离卜弋桥不远的土墩之上整理羽毛。丁令威趁异鸟不备之时,悄悄绕到它的身后,一步步向异鸟靠近,眼看就要逼近异鸟了,桥上围观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正在这时,突然一阵龙卷风从东南而来,人们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龙卷风一下子就把丁令威和异鸟都卷到了半空中。由于丁令威穿着宽大的道袍,在龙卷风的作用下,竟然和异鸟一道沿卜弋桥畔一直向西北“飞”去。大家站立桥头引颈仰望,看得是目瞪口呆,久久不愿离去。从此以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丁令威;后来,大家便把“驾鹤西去”比喻人死后得道成仙而升入天堂。
2 O' {$ l, j$ E2 p. n6 F" K
其实,这异鸟不过是一只仙鹤,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丹顶鹤,如今在江苏沿海地区,还有国家丹顶鹤保护基地呢。丹顶鹤来此地后不久台风、龙卷风也跟着袭来,于是人们便误以为这是一种不祥之鸟一在那个年代,老百姓哪里知道什么叫台风和龙卷风呢?其实这不过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现象与道士捕鸟时发生的巧合罢了。
4 S4 ?8 k& Z# @ Q' R 据晋代陶潜《搜神后记》载:丁令威本是辽东人,在灵虚山上修道成仙后,驾鹤而去。据说后来又转世投胎,在距常州不远的丹阳太霄观做道士,如今在丹阳市,尚有“炼丹井”和“丁令威祠”的旧迹可寻。经过这件事后,卜弋桥下的小溪便被当地人称作白鹤溪,卜弋桥也被改称为卜弋望仙桥。, ~. ?4 q, P1 e
2 e7 m: o/ Z, R- p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卜弋桥许多老建筑已经被拆除。但有幸还有几家没有拆除。
: o: ^1 o/ ^# S6 @+ s8 {6 o5 n0 S- }+ c7 a3 w
常州地名故事系列之:古镇奔牛镇之由来!
7 v# f# M3 Z* ?9 L6 ?" Y" _2 b. ~http://www.hlxi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51&fromuid=17407) D% }7 s* ^3 v
1 K! K* J0 b3 H3 R* a
5 K" n* d' t/ Q: r# F- C
! E6 j9 G) M! V% X( C5 y
; S4 `4 w2 F% V
+ p1 U; R4 L% U. u6 [/ J( _) J0 b* p
w* Y. t; p: N6 D0 E
/ E0 ]9 e& o: W' m
% M6 Q4 _+ N: b6 b! ]4 H8 { j4 {* A5 x! L
~1 [, P; M6 l/ P' { y6 Y$ H, k4 T
7 ~* r0 U+ ~3 n4 x0 T